多地上调公积金缴存上限,公积金调整会干扰房价吗?
公积金缴存上限上调,最直接的影响是提升了部分高收入群体的购房能力。以东营为例,根据最高缴存标准计算,职工每月单位和个人合计缴存8064元,一年就是96768元。这意味着高收入家庭可以积累更多的公积金余额,增强了他们通过公积金贷款购房的能力。公积金贷款一般利率较低,这对购房者来讲是一大利好,特别在一二线城市,这种效应可能更为明显。
日前,东营公布了2025年度公积金缴存标准,引发广泛关注。依据新规,缴存基数上限调整为33600元,下限为2200元,单位和个人的缴存比率保持在5%至12%之间。这意味着,职工每月最高可缴纳8064元公积金,最低为220元。这一调整并不是个案,近年来全国多地纷纷上调公积金缴存上限,这一现象会对房产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?
第二,房价的涨跌受多重原因影响,包含土地提供、货币政策、人口流动等。公积金政策只不过影响房产市场的原因之一。在目前"房住不炒"的政策基调下,各地政府会综合考虑公积金政策调整对市场的影响,防止引发房价剧烈波动。东营等地的公积金调整更多是跟随薪资水平变化的正常调整,而非刺激楼市的举措。
然而,公积金政策调整对房价的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。第一,公积金缴存上限的提升主要惠及中高收入群体,这部分人群本身购房能力较强。对于广大中低收入群体来讲,因为他们的薪资水平达不到缴存上限,因此从这一政策中获益有限。这就决定了公积金调整对整体房价的推进用途可能是局部和有限的。
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东营的调整还包含了灵活就业职员,这体现了公积金规范覆盖面扩大的趋势。伴随愈加多的人群被纳入公积金体系,长期来看这能够帮助扩大住房消费群体,对房产市场形成支撑。
从历史经验看,公积金政策调整对房价的影响总是是渐进式的。短期内可能不会立即反映在房价上,但长期来看,公积金缴存上限的提升确实会增加部分居民的购房能力,这对稳定房产市场有肯定积极推动作用。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,公积金政策调整可能对当地楼市产生更明显的影响。
综合来看,多地上调公积金缴存上限会在一定量上增强部分居民的购房能力,但考虑到政策覆盖面和目前房产调控的大环境,其对整体房价的影响应该是温和且有限的。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讲,关注公积金政策变化固然要紧,但更需要结合自己经济情况和当地市场状况做出理性的购房决策。将来,公积金规范怎么样更好地支持合理住房需要,同时防止成为助推房价的工具,仍需要政策拟定者审慎把握。